保险业服务老龄社会研究 太平洋人寿青岛分公司 周璘
时间:2024-02-19 09:40 来源:【青岛市保险学会】 【摘要】 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创历史新低!总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开始负增长!同时人口年龄结构逐渐从三角形过渡到柱形,我们正从过去的人口红利期逐步转入人口负担期。由此将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养老金缺口、财富传承、421或422家庭结构的老年护理问题……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保险业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商业保险公司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将在国家各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老龄化;商业保险;养老服务;信托
一、中国当前的老龄化现状与形势发展预判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负增长,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我国的出生人口已经自2017年起连续下降,至2022年,出生人口已经跌破千万
2022年中国总人口的负增长,是1949年以来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期外,第一次负增长。比人口负增长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我国当下的人口结构。
按照当下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4%-20%之间,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我国,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2%,到2022年,上升至14.9%,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预判
2022年的人口负增长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负增长的背后,是出生人口的减少,是总和生育率的下降。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从1990年的2左右,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到2021年仅1.15,2022年或不到1.1,仅为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虽然国家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已多年,且现在已经放开三胎政策,但是政策效果并未显现,从现实层面看,未能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因为,人口的下降趋势就好像开车上坡下坡,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即便踩着刹车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稳住。
随着新生人口的下降以及现有人口一年年的老去,将预见到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会不断加深,从现在的趋势看,2011-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年均增加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冠绝全球的。预计到2035,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达到3.27亿,届时大致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相对应的,是劳动力人口的萎缩。据统计,我们劳动人口占比大幅下降,2010-2021年15-64岁人口规模从10亿降至9.7亿,占比从74.5%降至68.3%,而按照目前的人口趋势,该比例会进一步下降。
再看看我们身边,以笔者为例,夫妻双方父母均已超过65岁,育有一个子女,尚未达到入学年龄,7个人中仅有2名劳动力人口。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退出工作舞台,再叠加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子女尚未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全社会层面的劳动力人口只会不断萎缩。
这就标志着,我国已经逐步从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人口红利期,不断过渡到人口负担期。我们前面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红利,后面就要背负多大的老龄化负担。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养老金支付
我国养老金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度。现收现付制的意思是,现在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拿现在这代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和之前的历史结余,给现在已经退休的老人们支付养老金。
所以,当老龄化人口比例迅速扩大,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的时候,就会给未来养老金支付造成压力甚至亏空。这种趋势用“养老保险抚养比”这一概念来解释会更加清楚。
所谓养老保险抚养比,说的是养老金参保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值。也就是几个劳动中的参保人口,来供养一个退休老人的问题。
养老保险抚养比越大,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也就是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分摊的压力越小。反之抚养比越小,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分摊到的压力会越大。
在这方面国家发布的比较权威的数字,是在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6年的时候,全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从2011年的3.16下降为2.80。
按照目前的老龄化趋势,如不实延迟退休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会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而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到1左右会怎样?我们已经在年轻人不断流出的黑龙江,切实感受过了。因为从2017年开始,黑龙江就已经是1.3个在职职工,养一个退休职工了。这一年的黑龙江养老金结余已经穿底,累计结余变成了负债232亿元。
所以在今年初,关于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新闻不绝于耳,喊了若干年的延迟退休政策,或许,真的要落地了。
延迟退休政策一旦落地,意味着80、90后,甚至部分70后的缴费时间延长,领取时间缩短。这就会导致有大量个体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口可能会停止缴纳社保,甚至退保,因为,再算上通货膨胀,个体会感觉到不合算。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将会进入恶性循环,导致第一支柱养老金的缺口进一步放大。
2.养老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养老护理,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大事情。
建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在不断提升。我们高兴的看到大量30、4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现在仍在健康的颐养天年。由于过往的观念,这些老年人几乎均是居家养老,由子女们轮流照护。而他们一般都有多名子女,所以基本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护,因为人手充足。
而50-60年代生人,这批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逐渐老去,加上个体身体健康差异,正在经历或将在未来遇到病患失能、半失能的时候,而他们的子女,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现状往往是夫妻二人,要照顾4个老人,再抚养1-2名未成年子女。他们很可能在父母长期卧床的同时会恰逢子女高考、中考,还要同时上班工作缴养老金……这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细思极恐,不忍直视。
未来,养老护理问题会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是大政府社会,政府承担了大量的责任,一旦处理不好,会引发很多负面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但同时,我们也将看到,养老护理,会是一个很大的增量市场,会产生无数商机。
3.社会活力与发展
人口减少,会让社会失去进取心。因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强大,需要有进取心,当周围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大家都会想着怎么去发展,就会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相互影响,积极进取。反之,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国家很快就会没有精气神,趋于保守,这是人性规律。
同时,人口减少,必将爆发存量争夺大战。因为人口减少,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而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人的退休金是刚性兑付的,社会上存量的资源就会向老年人倾斜,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年轻人月收入不如家中退休老人退休金的现象。
年轻人收入不高,就会没有积极性,会躺平,不思进取,因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进而影响结婚生子,这些现象看看隔壁的东亚近邻日本当下就是如此。而如果削减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又会引发更大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存量资源的代际争夺。
而这种冲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悖的,是不能任其事态发展下去而真正发生的。必须要在现阶段就及早干预,未雨绸缪。
二、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为老龄化社会带来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前文提到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且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出现类似问题。
看隔壁的东亚近邻,日本和韩国同样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两国早早的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属于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均在3.5万美元以上,是富余的老龄化国家。他们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但即便如此,日本现在有大量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努力的工作来补贴老年生活。
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是1.2万美元,未富先老,将来的压力将会更大。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与出口导向经济结构有关,当2011年刘易斯拐点来临后,老龄化就像一个枷锁,桎梏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当这一切发生后,我国顶层设计的核心逻辑就开始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开始搞产业升级,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智造迈进,并且开始倡导国际、国内双循环,不断完善国内的经济循环系统,开始大力拉动内需。
目前我国的一切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对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而保险业,做为国家金融业的重要支柱,有责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勇挑重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谋福。
(一)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产品设计、销售助力个人养老金补充
按照相关统计,我们的老年人平均养老保障是很到位的,约等于1.4万美元年收入的经济体的水平。但是,我们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获得的社会保障,则约等于3000美元年收入的经济体水平。因此,高龄少子化的社会现象下,首当其冲的危机就是养老金风暴,因为人的寿命越长,对过去沉淀的财富的消耗越快。
越来越严峻的现实表明,至少未来20年内将陆续退休的人,要提前为自己规划养老金补充方案,而不是将宝全押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上面。
作为个体可以购买的个人养老金,是国家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社保)及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之外的有力补充。
个人养老金,也就是自己负责给自己存钱养老,国家负责规范产品。
当下个人养老金种类繁多,首当其冲的是个人开通且抵扣个税,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产品。该产品形态单一,规则明晰、简单,最大的优点是国家信用背书,且有税收优惠,对于薪酬收入较高的人群有很大的吸引力。缺点是普惠性不强,对本身就够不到扣个税标准的人群吸引力不强。且由于额度较低,对更高收入的人群,仍然满足不了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种有政府指导背书的专属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从2021年开始试点。这类政府指导产品,优点是灵活可靠。缺点,就是比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年金险,保底收益会低一些,特别是与市面上优秀的、策略型的商业年金险与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会有一些差距。
而对以上政府倡导、背书的个人养老产品进行补充,并且销售范围更广、覆盖面更大的就是各商业寿险公司主流销售的终身寿险产品和年金保险产品。
终身寿险产品主要由增额终身寿险和定额终身寿险两大类组成,增额终身寿险在持续增值性方面优于定额终身寿险,而定额终身寿险在杠杆运用方面优于增额终身寿险。对于如何选择,我们一般从被保险人年龄来考虑,由于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增长需要通过时间成本来实现,所以适合年龄相对年轻一些的客户群体。而定额终身寿险从承保之日起保额就是固定的,所以更适合年龄偏长的客户群体。
终身寿险本身就是体现保险的意义与功用的产品,是符合寿险业本源的产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是人身意外伤害的风险补偿。
同时,由于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取用灵活,可以兼具养老金补充工具,目前社会上主流销售,深受客户喜爱的是增额终身寿险。该类产品通常将现金价值的复利标准约定在合同内,让客户更安心,且现金价值确定,能让客户一目了然的知晓在哪一年可以拥有多高的现金价值,从而帮客户锁定明晰的长期收益。
当然,由于终身寿险领取的是现金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取的时候增值很快,而若是一直取的话,到后期可能里面的钱会取光。
因此,若是想专门存养老钱,长期使用,还可以考虑专门的养老年金保险。年金保险的特点是,前期定期交钱,后期按照合同约定定期领取多笔养老金,同时可以搭配一个万能险账户来享受相对较高的灵活复利,从而做到保底收益加灵活的高额收益。固定返还可以一直领取,雷打不动,直到百年后离去或者保险到期。浮动收益可以博取更高收益让晚年领取到更高的年金。
这类养老年金保险,优点是:1.定时定量、专款专用。选定方案后,定时定量拿钱,不会有变。2.可以很好对冲长寿风险。很多养老年金险能保一辈子,哪怕活到100多岁也能继续领,不用担心钱会取完。
而且随着我国民众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银行保险与网销保险的快速发展,寿险和年金保险的投保年龄也在不断放宽(已有产品可以将投保年龄放宽至80周岁),投保年龄更长、保险期间种类更多,可以满足不同客群的理财需求。
综上,商业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国家背书个人养老金产品开发、销售来承担社会责任,为民众提供养老产品,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更加多样的寿险、年金保险来助力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让时下的中年人、青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灵活配置。
(二)商业保险公司通过重资产投资助力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
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天然就意味着社会的总需求将会是长期下降的,因为人老了之后消费欲望下降,日常娱乐、学习、爱好等消费会下降,而消费的下降是不利于全社会经济的增长的,进而影响国家税收、产业的增长、年轻人的就业等。
但同时,老年人口会有健康养生、适老设备、养老护理等专项服务的需求,且需求会不断升级。未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部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适老产业服务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已经广泛参与布局,并且将养老服务与养老产品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规划与养老服务一体化的服务。
而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以布局重资产投资的养老社区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现在已经有包括泰康、太保、平安、国寿、太平等多家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养老产业。各公司纷纷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养老社区建设和居家养老设备升级与医疗服务等项目,为购买公司寿险保单的客户提供专属的养老服务。
目前泰康和太保在全国各地的养老社区布局较广。泰康已在全国27城规划养老社区,其中13家已开业,为超过7500位客户提供养老服务。太保相对泰康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目前已在超过11个城市布局12个养老家园项目,且已有3家社区开业。
而平安主打的居家养老,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改建客户居所,增加适老设备,提供险情监控、日常医疗咨询等服务,目前也已为万余名客户送去了相关养老护理服务。
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主要有以下好处:
首先是保险公司资金充沛且持续,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养老产业这类重资产项目进行注资,不必担心工程烂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同样也是由于资金的优势可以在日常运营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而且商业保险公司涉足养老社区建设本身就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社会责任,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拉动了上下游若干行业,为相关行业贡献了利润,解决了中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其次是保险公司更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会用更专业化的各种团队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更重要的是,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服务是中高端服务,有助于中高净值人群将资产留住国内,将消费留在国内,而不是流向海外。商业保险公司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的养老服务会让中高净值人群在国内的消费转变成中低端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的收入,能有效的帮助国内经济的内循环进入良性循环。
(三)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对接信托公司助力高端客户的资产传承
2022年11月20日,胡润百富发布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报告显示超过97%的高净值人群会考虑家族传承事宜,高净值人群对精神财富的传承关注度高于物质财富与社会财富,其中已经有四成人群实施了家族传承规划。
但由于专业信托门槛较高,因此,近两年来,保险金信托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精英家庭,的重要选择。保险金信托的优势在于门槛相对较低,且不需要较早的转移资产控制权,让客户有了相较于专业家族信托方式之外的更多选择空间。
目前市场上主流保险金信托的门槛大多在总保费300万或总保额300万及以上,不需要占用客户太多资金,使用一张人寿保单就可以先行搭建起一套家族信托的架构。而且信托条款可以随着后期家庭结构的变化、个人传承意愿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同时信托财产也是可以根据家庭资产和企业经营的变化进行现金类资产的动态追加。
对于搭建保险金信托的产品选择可以从年金保险、终身寿险两个大类进行选择,而终身寿险的传承属性相对年金险更适宜保险金信托的搭建,也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
三、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人口问题是跟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的,是社会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大计、千年变局的问题。
养老消费作为统筹当前和长远的重要结合点,短期内对于经济的拉动较为有限,但是中长期看伴随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而商业保险公司为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一张累计缴费在300万元以上的长险保单,既为客户提供人身险保障,又帮助客户锁定固定或浮动的理财收益,还可以对接养老社区服务,同时若客户愿意还可以再同时对接信托服务,解决资产传承问题。
商业保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解决客户各项忧虑的同时,也帮助了中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很好的留在国内,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发展,很好的体现了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
综上,由于商业保险公司自身主业即是做风险管理,因此有天然优势可以参与到居民的养老保障与服务:在保障方面,国家提供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公司补充个人养老金;在服务方面,商业保险公司结合自身资金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解决养老居家及养老护理等后顾之忧;再叠加对就业、消费、经济循环的贡献,商业保险公司不辱使命,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稳定器。
【关键词】老龄化;商业保险;养老服务;信托
一、中国当前的老龄化现状与形势发展预判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负增长,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我国的出生人口已经自2017年起连续下降,至2022年,出生人口已经跌破千万
2022年中国总人口的负增长,是1949年以来除了三年自然灾害期外,第一次负增长。比人口负增长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我国当下的人口结构。
按照当下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4%-20%之间,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我国,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2%,到2022年,上升至14.9%,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预判
2022年的人口负增长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负增长的背后,是出生人口的减少,是总和生育率的下降。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从1990年的2左右,降至2010年后的1.5左右,到2021年仅1.15,2022年或不到1.1,仅为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全球倒数。虽然国家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已多年,且现在已经放开三胎政策,但是政策效果并未显现,从现实层面看,未能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因为,人口的下降趋势就好像开车上坡下坡,当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即便踩着刹车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稳住。
随着新生人口的下降以及现有人口一年年的老去,将预见到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会不断加深,从现在的趋势看,2011-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年均增加0.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冠绝全球的。预计到2035,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达到3.27亿,届时大致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
相对应的,是劳动力人口的萎缩。据统计,我们劳动人口占比大幅下降,2010-2021年15-64岁人口规模从10亿降至9.7亿,占比从74.5%降至68.3%,而按照目前的人口趋势,该比例会进一步下降。
再看看我们身边,以笔者为例,夫妻双方父母均已超过65岁,育有一个子女,尚未达到入学年龄,7个人中仅有2名劳动力人口。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退出工作舞台,再叠加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子女尚未进入劳动力市场,我国全社会层面的劳动力人口只会不断萎缩。
这就标志着,我国已经逐步从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的人口红利期,不断过渡到人口负担期。我们前面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红利,后面就要背负多大的老龄化负担。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养老金支付
我国养老金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度。现收现付制的意思是,现在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拿现在这代劳动者缴纳的养老金和之前的历史结余,给现在已经退休的老人们支付养老金。
所以,当老龄化人口比例迅速扩大,劳动人口不断减少的时候,就会给未来养老金支付造成压力甚至亏空。这种趋势用“养老保险抚养比”这一概念来解释会更加清楚。
所谓养老保险抚养比,说的是养老金参保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口的比值。也就是几个劳动中的参保人口,来供养一个退休老人的问题。
养老保险抚养比越大,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也就是工作的年轻人,需要分摊的压力越小。反之抚养比越小,意味着每个参保人员分摊到的压力会越大。
在这方面国家发布的比较权威的数字,是在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6年的时候,全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从2011年的3.16下降为2.80。
按照目前的老龄化趋势,如不实延迟退休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会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而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到1左右会怎样?我们已经在年轻人不断流出的黑龙江,切实感受过了。因为从2017年开始,黑龙江就已经是1.3个在职职工,养一个退休职工了。这一年的黑龙江养老金结余已经穿底,累计结余变成了负债232亿元。
所以在今年初,关于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新闻不绝于耳,喊了若干年的延迟退休政策,或许,真的要落地了。
延迟退休政策一旦落地,意味着80、90后,甚至部分70后的缴费时间延长,领取时间缩短。这就会导致有大量个体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口可能会停止缴纳社保,甚至退保,因为,再算上通货膨胀,个体会感觉到不合算。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将会进入恶性循环,导致第一支柱养老金的缺口进一步放大。
2.养老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养老护理,是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体的大事情。
建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在不断提升。我们高兴的看到大量30、4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现在仍在健康的颐养天年。由于过往的观念,这些老年人几乎均是居家养老,由子女们轮流照护。而他们一般都有多名子女,所以基本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护,因为人手充足。
而50-60年代生人,这批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逐渐老去,加上个体身体健康差异,正在经历或将在未来遇到病患失能、半失能的时候,而他们的子女,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现状往往是夫妻二人,要照顾4个老人,再抚养1-2名未成年子女。他们很可能在父母长期卧床的同时会恰逢子女高考、中考,还要同时上班工作缴养老金……这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细思极恐,不忍直视。
未来,养老护理问题会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是大政府社会,政府承担了大量的责任,一旦处理不好,会引发很多负面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但同时,我们也将看到,养老护理,会是一个很大的增量市场,会产生无数商机。
3.社会活力与发展
人口减少,会让社会失去进取心。因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强大,需要有进取心,当周围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大家都会想着怎么去发展,就会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相互影响,积极进取。反之,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国家很快就会没有精气神,趋于保守,这是人性规律。
同时,人口减少,必将爆发存量争夺大战。因为人口减少,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而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人的退休金是刚性兑付的,社会上存量的资源就会向老年人倾斜,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年轻人月收入不如家中退休老人退休金的现象。
年轻人收入不高,就会没有积极性,会躺平,不思进取,因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进而影响结婚生子,这些现象看看隔壁的东亚近邻日本当下就是如此。而如果削减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又会引发更大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存量资源的代际争夺。
而这种冲突,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悖的,是不能任其事态发展下去而真正发生的。必须要在现阶段就及早干预,未雨绸缪。
二、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为老龄化社会带来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
前文提到人口老龄化将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且在全球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出现类似问题。
看隔壁的东亚近邻,日本和韩国同样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由于两国早早的进入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属于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均在3.5万美元以上,是富余的老龄化国家。他们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但即便如此,日本现在有大量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努力的工作来补贴老年生活。
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是1.2万美元,未富先老,将来的压力将会更大。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与出口导向经济结构有关,当2011年刘易斯拐点来临后,老龄化就像一个枷锁,桎梏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当这一切发生后,我国顶层设计的核心逻辑就开始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开始搞产业升级,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智造迈进,并且开始倡导国际、国内双循环,不断完善国内的经济循环系统,开始大力拉动内需。
目前我国的一切经济政策,都是为了对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而保险业,做为国家金融业的重要支柱,有责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勇挑重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为民谋福。
(一)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产品设计、销售助力个人养老金补充
按照相关统计,我们的老年人平均养老保障是很到位的,约等于1.4万美元年收入的经济体的水平。但是,我们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获得的社会保障,则约等于3000美元年收入的经济体水平。因此,高龄少子化的社会现象下,首当其冲的危机就是养老金风暴,因为人的寿命越长,对过去沉淀的财富的消耗越快。
越来越严峻的现实表明,至少未来20年内将陆续退休的人,要提前为自己规划养老金补充方案,而不是将宝全押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上面。
作为个体可以购买的个人养老金,是国家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社保)及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之外的有力补充。
个人养老金,也就是自己负责给自己存钱养老,国家负责规范产品。
当下个人养老金种类繁多,首当其冲的是个人开通且抵扣个税,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产品。该产品形态单一,规则明晰、简单,最大的优点是国家信用背书,且有税收优惠,对于薪酬收入较高的人群有很大的吸引力。缺点是普惠性不强,对本身就够不到扣个税标准的人群吸引力不强。且由于额度较低,对更高收入的人群,仍然满足不了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
另外还有一种有政府指导背书的专属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从2021年开始试点。这类政府指导产品,优点是灵活可靠。缺点,就是比目前市场上的商业年金险,保底收益会低一些,特别是与市面上优秀的、策略型的商业年金险与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会有一些差距。
而对以上政府倡导、背书的个人养老产品进行补充,并且销售范围更广、覆盖面更大的就是各商业寿险公司主流销售的终身寿险产品和年金保险产品。
终身寿险产品主要由增额终身寿险和定额终身寿险两大类组成,增额终身寿险在持续增值性方面优于定额终身寿险,而定额终身寿险在杠杆运用方面优于增额终身寿险。对于如何选择,我们一般从被保险人年龄来考虑,由于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增长需要通过时间成本来实现,所以适合年龄相对年轻一些的客户群体。而定额终身寿险从承保之日起保额就是固定的,所以更适合年龄偏长的客户群体。
终身寿险本身就是体现保险的意义与功用的产品,是符合寿险业本源的产品,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是人身意外伤害的风险补偿。
同时,由于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取用灵活,可以兼具养老金补充工具,目前社会上主流销售,深受客户喜爱的是增额终身寿险。该类产品通常将现金价值的复利标准约定在合同内,让客户更安心,且现金价值确定,能让客户一目了然的知晓在哪一年可以拥有多高的现金价值,从而帮客户锁定明晰的长期收益。
当然,由于终身寿险领取的是现金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取的时候增值很快,而若是一直取的话,到后期可能里面的钱会取光。
因此,若是想专门存养老钱,长期使用,还可以考虑专门的养老年金保险。年金保险的特点是,前期定期交钱,后期按照合同约定定期领取多笔养老金,同时可以搭配一个万能险账户来享受相对较高的灵活复利,从而做到保底收益加灵活的高额收益。固定返还可以一直领取,雷打不动,直到百年后离去或者保险到期。浮动收益可以博取更高收益让晚年领取到更高的年金。
这类养老年金保险,优点是:1.定时定量、专款专用。选定方案后,定时定量拿钱,不会有变。2.可以很好对冲长寿风险。很多养老年金险能保一辈子,哪怕活到100多岁也能继续领,不用担心钱会取完。
而且随着我国民众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银行保险与网销保险的快速发展,寿险和年金保险的投保年龄也在不断放宽(已有产品可以将投保年龄放宽至80周岁),投保年龄更长、保险期间种类更多,可以满足不同客群的理财需求。
综上,商业保险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国家背书个人养老金产品开发、销售来承担社会责任,为民众提供养老产品,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更加多样的寿险、年金保险来助力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让时下的中年人、青年人,甚至老年人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来灵活配置。
(二)商业保险公司通过重资产投资助力社会化养老产业发展
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天然就意味着社会的总需求将会是长期下降的,因为人老了之后消费欲望下降,日常娱乐、学习、爱好等消费会下降,而消费的下降是不利于全社会经济的增长的,进而影响国家税收、产业的增长、年轻人的就业等。
但同时,老年人口会有健康养生、适老设备、养老护理等专项服务的需求,且需求会不断升级。未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部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适老产业服务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已经广泛参与布局,并且将养老服务与养老产品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规划与养老服务一体化的服务。
而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以布局重资产投资的养老社区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现在已经有包括泰康、太保、平安、国寿、太平等多家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养老产业。各公司纷纷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养老社区建设和居家养老设备升级与医疗服务等项目,为购买公司寿险保单的客户提供专属的养老服务。
目前泰康和太保在全国各地的养老社区布局较广。泰康已在全国27城规划养老社区,其中13家已开业,为超过7500位客户提供养老服务。太保相对泰康起步较晚,但行动迅速,目前已在超过11个城市布局12个养老家园项目,且已有3家社区开业。
而平安主打的居家养老,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改建客户居所,增加适老设备,提供险情监控、日常医疗咨询等服务,目前也已为万余名客户送去了相关养老护理服务。
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主要有以下好处:
首先是保险公司资金充沛且持续,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养老产业这类重资产项目进行注资,不必担心工程烂尾,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同样也是由于资金的优势可以在日常运营上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而且商业保险公司涉足养老社区建设本身就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社会责任,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拉动了上下游若干行业,为相关行业贡献了利润,解决了中青年人的就业问题。
其次是保险公司更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会用更专业化的各种团队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更重要的是,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服务是中高端服务,有助于中高净值人群将资产留住国内,将消费留在国内,而不是流向海外。商业保险公司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的养老服务会让中高净值人群在国内的消费转变成中低端收入人群和年轻人的收入,能有效的帮助国内经济的内循环进入良性循环。
(三)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对接信托公司助力高端客户的资产传承
2022年11月20日,胡润百富发布2022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报告显示超过97%的高净值人群会考虑家族传承事宜,高净值人群对精神财富的传承关注度高于物质财富与社会财富,其中已经有四成人群实施了家族传承规划。
但由于专业信托门槛较高,因此,近两年来,保险金信托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精英家庭,的重要选择。保险金信托的优势在于门槛相对较低,且不需要较早的转移资产控制权,让客户有了相较于专业家族信托方式之外的更多选择空间。
目前市场上主流保险金信托的门槛大多在总保费300万或总保额300万及以上,不需要占用客户太多资金,使用一张人寿保单就可以先行搭建起一套家族信托的架构。而且信托条款可以随着后期家庭结构的变化、个人传承意愿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同时信托财产也是可以根据家庭资产和企业经营的变化进行现金类资产的动态追加。
对于搭建保险金信托的产品选择可以从年金保险、终身寿险两个大类进行选择,而终身寿险的传承属性相对年金险更适宜保险金信托的搭建,也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
三、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人口问题是跟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的,是社会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大计、千年变局的问题。
养老消费作为统筹当前和长远的重要结合点,短期内对于经济的拉动较为有限,但是中长期看伴随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而商业保险公司为老龄化社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一张累计缴费在300万元以上的长险保单,既为客户提供人身险保障,又帮助客户锁定固定或浮动的理财收益,还可以对接养老社区服务,同时若客户愿意还可以再同时对接信托服务,解决资产传承问题。
商业保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解决客户各项忧虑的同时,也帮助了中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很好的留在国内,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就业,拉动消费,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发展,很好的体现了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
综上,由于商业保险公司自身主业即是做风险管理,因此有天然优势可以参与到居民的养老保障与服务:在保障方面,国家提供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公司补充个人养老金;在服务方面,商业保险公司结合自身资金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解决养老居家及养老护理等后顾之忧;再叠加对就业、消费、经济循环的贡献,商业保险公司不辱使命,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