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主页 > 学术研讨 >

    新市民保险服务供给研究 人保财险青岛市分公司 宫晓羽

    时间:2024-02-19 10:39 来源:【青岛市保险学会】
            [摘要]当前我国约有三亿新市民,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在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保险保障需求巨大,在政策导引和监管力促下,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的保险服务正在全面展开。本文通过对新市民保险需求画像、政策导向要求、行业创新实践、存在问题困难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索保险业在服务新市民领域升级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新市民;保险;服务;供给
     
     
     
            一、新市民群体画像
            当前,“新市民”一词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公开资料显示,“新市民”这一提法最早是由青岛市提出,2006年2月,为使120万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青岛市将外来务工人员改称为“新市民”。
            如今,新市民也有了明确定义,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新市民群体的男女比例接近6:4,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中坚力量,占比接近50%,新生代新市民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根据新市民产业与创新研究院研究结果,新市民群体因多样化的诉求进入城市,城乡流动人口为新市民的主要构成,占比约七成,其中不乏农民工、个体户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教育水平偏低,工作可替代性强,收入不稳定;城际流动人口约占两成,大多是出于异地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由低能级城市向高能级迁移;高校毕业生及新落户城镇居民仅占一成,这部分人群学历、技能等具备优势。
            从就业来看,新市民行业分布广泛,覆盖了建筑制造、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既涉及城市基本运转的传统业态,也涉及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务等新兴业态。由于多数是灵活就业人员,体现出从业内容多样,流动性强,工作稳定性差,部分从事的行业危险性较高,较难实现收支平衡,存款及可支配收入少,信用基础薄弱、抵质押物不足等特征。
            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超半数新市民未缴纳社保;平安发布的《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中提到,近半数新市民未购买商业保险。因此,无论是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新市民的保险保障力度和覆盖面都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其面临的从业风险复杂多变,新市民风险敞口巨大,同时保障需求呈现多元化
            其中,由于新市民群体没有相应资金储备,抗风险能力差,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高,医疗、养老保障对于新市民群体普遍需求强烈;建筑工人、家政人员、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往往超负荷工作,面临较大的职业病、工伤等健康风险,以及人身伤害、交通事故、三者责任、失业等风险;个体户、小微企业主受外部经营环境影响,收入不稳定,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融资增信需求迫切;新市民的随迁子女面临着安全与教育风险,而随迁老人商保意识尤为薄弱,养老、医疗、长期护理保障需求迫切;此外,租房群体则较为担心租房“爆雷”及意外造成的财产损失。
            综上,新市民群体数量庞大、成长性强,具有收入较低、流动性大、社保参与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等特征,其就业创业、安居生活、子女教育、医疗康养等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需求亟待解决。
            二、新市民保险服务的痛点难点
            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新市民群体最关注职业伤害风险、个人健康疾病风险以及个人收入的保障,同时对健康类服务需求较为迫切,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在健康医疗方面经济、人力、时间成本高昂,“不敢病、不敢伤、不敢医”是其工作生活中的痛点。超半数新市民期待获得三甲医院的专家会诊、健康检查、绿色通道等便捷的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由于新市民群体保险知识匮乏,风险意识淡薄,缺少筛选和理解条款的能力,面对繁多的保险产品往往无从下手,投保意愿较低。多数新市民对目前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满意,认为产品条款晦涩难懂,针对性弱,缺乏创新;投保门槛高、续保不方便、理赔限制多,流程繁琐,担心最终得不到赔付;服务体验差,便捷性、时效性不足,没有提供优惠或增值服务。
            因此,新市民需要的是能够下沉到细分生活场景,真正按需规划、更具针对性和高性价比的定制化保险产品,以及便捷、高效、可靠的投续保、理赔和增值服务,保障他们无忧生活,放心打拼。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新市民群体涉及行业分布广泛复杂,个体差异较大,部分行业职业风险偏高,对保险公司的精算定价与精细化风控提出更高要求;且各地医疗赔付等数据尚未打通,保险公司相关风险数据积累较为匮乏,数据信息不透明叠加低价格竞争,赔付风险敞口较大,难以平衡成本收益。
            保险公司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较多是将现有产品简单的打包组合,专属保障设计不完善,产品供给未能充分挖掘、精准匹配新市民群体多样化、个性化保障需求,转化率不足;尽管意外险、健康险是保险服务新市民群体的两大着力点,众多保险公司已有的经验也聚焦在人身险方面,存在重人身、轻经营的情况。
            由于新市民群体人员分散、工作流动性大,传统直营销、代理渠道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触达明显不足,互联网等线上渠道相对更具优势,保险公司需要借此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最佳触达路径;同时,传统的核保理赔环节普遍存在“慢、难、繁”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市民群体工作节奏快、时间碎片化、资金安排紧凑等特点。
            综上,保险公司需要紧密围绕新市民群体的痛点需求,从提升精算定价、风险管控、产品创新、客户触达、服务质效等方面能力入手,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普惠性、便捷性的保险产品服务。
            三、政策导向要求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制定顶层设计,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高质量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保险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吹响了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号角。
                  表1  银保监会、央行关于保险服务“新市民”主要领域与政策要求
    服务领域 政策要求
    创业就业
    • 加强与工伤保险衔接,发展适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
    • 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新市民群体,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 加强银保合作,发挥保证保险等险种为吸纳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的支持作用
    住房安居
    • 鼓励发展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保证保险
    • 鼓励保险机构开展住房租赁市场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
    • 推广家庭财产保险
    培训及
    子女教育
    • 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发展学幼险、子女升学补助金保险、实习责任保险、教育机构责任险等保险业务
    • 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
    健康
    • 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开发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 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为新市民提供更加灵活的健康保险产品
    • 鼓励保险机构主动对接新市民所在企业,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
    养老
    • 配合地方政府推广新市民长期护理保险
    • 探索开发安全性高、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迅速行动、细化举措、密集部署,推动辖内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青岛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出具有青岛特色的新市民金融产品及服务,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青岛模式。
              表2  青岛银保监局明确鼓励的“新市民”相关险种
    服务领域 政策要求
    创业就业
    • 信用保证保险、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融资性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险
    • 雇主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意外险
    • 非机动车驾驶人意外伤害保险、第三者责任险
    • 货物运输保险、道路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
    • 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商业综合保险、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商业综合保险
    住房安居
    • 住宅建筑质量缺陷保险,住房建设运营相关财产损失、民事责任、人身意外伤害等风险保障
    • 出租人、承租人责任险,新型家庭财产保险
    教育培训
    • 学平险、校园方责任险
    • 托育服务相关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
    • 普惠型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
    医疗养老
    • 商业健康保险,团体、个人健康保险产品
    • 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琴岛e保”
    • 政策性、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国家与青岛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到的险种包括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融资性保证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险、雇主责任险、安责险、意外险、货运险、承运人责任险、新市民住房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出租人责任险、承租人责任险、家财险、学幼险、校园方责任险、托育与学前教育相关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覆盖了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政策的出台,对保险业发展既明确了指示要求,也为新市民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供给提供了指南。
            四、行业创新实践
            在政策引导下,保险机构积极展开行动,因地制宜强化新市民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安心租、家租宝、滴滴保障卡(人保),心安·务工意外险、微工卡+灵工保险(平安),灵活工作保、点滴保(众安),准时宝、放心吃、外卖取消险(美团)等创新产品及模式层出不穷;并通过建立专属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或服务团队等形式,提升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和人性化。
    表3 保险主体创新“新市民”保险产品服务
    主体 创新实践 相关介绍
    人保 “关爱保”平台 开发上线行业首个新市民专属保险服务平台——“新市民关爱保”,为新市民提供“线上+线下,时时在身边”的温暖服务。
    “安心租”
    责任保险
    广东推出出租屋“保险+科技+服务”模式,联合科技公司、电信,通过出租屋“顺安码”小程序,融合物联网和智能监控技术提供监测预警,组建专业团队进行风险排查
    家租宝 浙江推出专属家财保障方案,保障出租房屋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因火灾爆炸、电器短路等造成的人身伤亡
    滴滴保障卡 联合滴滴平台推出针对新市民的“保障卡-顶梁柱”保障计划,融合百万医疗、意外、重疾产品,为新市民提供全方面保障
    河北廊坊成立全国首家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 推出“代驾保”“安疫保”“家长无忧”“疫苗保”“家租保”等20余种保险产品,通过专属服务、专属团队、专属产品,为新市民提供“一揽子”“一站式”高质量保险服务。设置服务新市民调解室和温“新”驿站,提供多种便民惠民服务
    平安 联合腾讯微保推出“微工卡+灵工保险” 按人按天灵活承保,单笔保费0.3-2元之间,最高80万元意外伤害保障;劳务公司通过小程序创建工作项目并生成投保二维码。灵活员工在上班前扫码认证,通过微工卡打卡到岗
    店家宝 针对个体工商户,保障被保险人店内财产损失,员工及家庭成员人身意外,以及投保店铺经营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通过平安企业宝APP自助办理。
    “心安· 务工意外险” 保障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人员等新市民群体,保费最低3元/月,最高30万保障,多款套餐灵活选择
    投保渠道为平安好车主App及线上平安好生活APP
    在山西设立“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 为新市民群体及其所高度依赖的小微企业提供从个人医疗、工资安全保障、学平险到车险、家财险,再到小微企业保、雇主安心保、安全生产责任险等多种保障
    太保 承保宁波“新市民综合保险” 承保宁波镇海区16-60岁流动人口,保险责任涵盖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意外住院津贴、新冠保障、住房综合等,首批承保量化积分排位前400名的流动人口,由流动人员申请参保,政府进行排名筛选并补贴保费
    众安 联合蚂蚁推出“灵活工作保” 支持用户按天投保,可由雇主或员工投保,分为0.18元、0.53元、0.89元三档,分别对应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意外身故、伤残保额,以及1万、3万、5万元的意外医疗费用
    联合滴滴推出“点滴保” 滴滴司机每完成一单,扣除一定比例作为保费,获得重疾保障;还为T3、曹操出行等平台司机推出误工无忧保险,包含职业责任、车损误工保障、车辆清洁费、意外住院津贴等保障内容
    前海 联合美团推出“用户取消险” 外卖商家以平均每单4分钱的保费,在美团外卖商家版App自主投保,用户取消订单后由系统自动理赔
    美团还上线了面向外卖延误和食品安全的“准时宝”和“放心吃”,目前这两项产品的日平均保单已接近4000万单
    泰山 新市民技能提升培训保险 保障范围涵盖就业、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类培训,对因课程中止造成的培训费用损失进行保障
     
            五、策略建议
            保险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加大新市民保险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满足新市民保险服务需求,为新市民工作生活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政企合作,打破数据壁垒,夯实新市民保险精算定价、风险管控基础。保险公司与政府相关公共服务部门,以及新市民就业集中的企业或平台,应积极加强三方合作,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针对新市民分散性、流动性强的特点,加快建设全国性信息共享平台和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强新市民群体的健康医疗、社保税务、信用消费、保险理赔等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增值开发,支持新市民保险产品开发、风控管理等活动。依托采集到的新市民风险数据,开展精准化、科学化定价,并考虑到新市民经济状况相对不稳定的情况,在产品设计上注重突出低保费、高保障的惠民性;同时,做好风险管控,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二是创新产品供给,完善产品体系,加大灵活性、普惠性,精准对标新市民风险敞口。深挖新市民保险需求,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风险特点,细分群体、细化场景,坚持人身保险和经营保险并重,消除风险盲区,为        新市民量身定制差异化、多元化的专属保险产品体系,以实现风险缺口的精准对接,满足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险需求。降低投保门槛,加大普惠保障,提升产品简单实用、通俗易懂的亲民性;创新菜单式套餐配置,实现保险产品的自由组合,以及保险额度、保障期限及缴费方式等的灵活设计,供新市民群体自主按需选择。加强与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协同,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业务模式,推动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新市民购买相关保险,或出台保费补贴政策,支持鼓励新市民就业集中的平台企业投保。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搭建数字化智能化销售服务平台,打造“平台+产品+服务”三位一体保险服务新模式开发建设新市民专属线上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刻画新市民细分群体画像,精准感知新市民需求,精准匹配保险产品服务。升级自有互联网平台运营建设,加大与头部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从业平台的合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丰富自营和外部对接平台产品,强化线上引流和线下推广力度,依托各类线上平台媒介实现新市民有效触达和覆盖。充分考虑新市民群体的使用习惯和时间碎片化特征,提供界面清晰、流程简洁、操作方便的投保、续保服务;简化理赔服务,在确保必要核赔手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简化单证和流程,提高理赔效率,提升服务的时效性、便捷性、可获得性。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健全保险服务链,构建全方位综合保险服务体系,助力新市民融入新生活。加大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整合增值服务资源配置,引入线上诊疗、教育咨询、金融顾问、快速理赔、绿色通道等特色线上服务;优化服务体系、延伸服务触角,构建完善新市民车生活、家生活、健康生活等服务生态圈,提升新市民生活便利性。以设立专属服务中心、服务特色窗口或配置专属服务团队等形式,完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从投保到理赔,为新市民提供“有问必答”的全流程、全方位、一揽子、一站式服务,有力提升服务温度;多渠道针对新市民加大保险知识普及和产品服务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新市民保险意识和投保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宋占军,冯可馨.托起新市民的保险保障[J].金融博览财富杂志,2022(04):20-23.
    [2]魏丽,魏平.保险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J].中国金融,2022(10).
    [3]王若曦.城市化浪潮下的新市民金融需求报告[R].零壹智库,马上消费,2022-03-18.
    [4]张继强.详解“新市民”的经济含义[R].华泰固收,2022-04-21.
    [5]新市民金融服务调查报告[R].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6-24.
    [6]2022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R].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国平安,2022-07-08.
    [7]“新市民”火了!角逐3亿新赛道,保险如何率先“卡位”![N].新浪财经,智慧保,2022-04-15.
    [8]付一夫.你不知道的3亿“新市民”[N].意见领袖,2022-04-18.
    [9]向家莹.填补保障缺口 险企竞逐“新市民”金融服务[N].经济参考报,2022-04-29.
    [10]于冰.保险业服务新市民有亮点[N].经济日报,2022-05-25.

    上一篇:人工智能在保险服务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研究 人保财险青岛市分公司 王兵

    下一篇:人工智能-自动化流程机器人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中国人寿青岛市分公司 王胜强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1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