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动新时代保险业的发展
时间:2020-01-03 14:55 来源:【青岛市保险学会】 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上升为保险业的行业问题,引发监管层、经营层、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财务的有效供给能力和资源的阳光下流动。因此,本文立足于财产保险的行业视角,研究的核心课题是实现财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目标是实现财务管理的“朴素价值”。
一、新时代的行业发展背景:决定了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外在动力
新时代是保险业发展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国际背景。新时代对保险业的基本要求是协助打好三大攻坚战,因此,我国保险业从发展动能、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即将开启新变化、呈现新趋势。
(一)行业背景:开放、共享、健康的保险业新秩序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加快保险行业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保险业将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国际化战略;十三届人大将银监、保监两大监管机构强力整合,并随即召开了高规格的治理培训座谈会,释放了“强监管”的政策信号;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军保险业,用数字化、智能化和共享文化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冲击传统保险市场。
新业态塑造新秩序,新格局孕育新模式。因此,从分化走向共识,从一元化的数字增长回归保险本源、聚焦服务价值,用科技创新引领商业转型是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对财务而言,需要用新的价值定位指引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型。
(二)市场背景:理性、专业、深层次的竞争新模式
自2015年起,历经两次商车费改,市场格局发生深度变化、客户选择更加理性、保险企业盈利压缩、新兴渠道优势尽显,在“阈值监管”的政策下,呈现“一半火焰一半海”的景象。《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的通知》开启了商车第三次费改,底层逻辑已经悄然转换,价格+费用的血拼模式即将回归理性与专业,品牌、理念、服务和渠道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对财务而言,需要在坚持成本习性的基础上推动整合资源,实现经营动能的新旧转换。
(三)区域背景:角力的新平台、崛起的新机遇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方案是推动北方地区以及华东各省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战略部署,是区域保险业蜕变、转型和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产业结构升级将为优化业务结构、发展新的增长极注入新动力;金融驱动将为打破传统业务渠道、发展新兴产业链带来新突破;交通提升计划将为开辟车险市场、服务基础建设带来新机遇;惠民产业发展将为发挥保险功能、发展民生险种营造新平台;政府“放管服”机制创新将为强化政企互动、释放政策红利创造新环境。对财务而言,如何在稍纵即逝的重大机遇期发挥积极作用是对惯性思维和固有心智的考验。
二、保险行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了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财务治理体系是与财产保险业态相适应的。财产保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抽象性、对象的广泛性、经营的分散性和市场的螺旋式进化四个方面。因此,财险业的财务管理相应具备鲜明的行业特征。
(一)会计核算特点:比一般行业表现为更多的特殊性
从成本与收入补偿的顺序看,收入补偿在前,成本支出在后,与一般行业呈现逆反的特点;从资金运动形态看,业务活动更多的表现为资金收付形式,与一般行业的资金与实物交叉流动的业务形式不同;从负债结构看,准备金是特殊的负债形式和主要的负债构成,与一般行业的多元负债结构不同;从利润表来源过程看,体现为原保业务和再保业务的反向平行核算,与一般行业同向分步加总的计算方式不同。
因此,保险业财务管理需要更全能的人才队伍、更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更精准的指标体系。
(二)成本结构特点:不同成本习性体现不同相关者诉求
保险行业成本由费用率和赔付率两部分构成,具备非常鲜明的成本习性,凸显的是行业相关者的核心诉求。赔付成本主要包括即期赔款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体现的是客户的利益诉求,反映的是保险的“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价值;费用率主要包括公司的运营费用和市场的营销费用,体现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务的渠道获取效率,反映的是保险产业链的分配格局和行业的进取策略;利润率是经营结果的最终表现,体现的是股东诉求和管理者的担当,反映的是资本的社会边际价值和保险业的财富管理能力。成本结构的变化折射的是保险本源逻辑的理性回归,因此,财务成本管理具有两个核心任务,一是将沉没成本显性化,二是在保证利润率的前提下力求“高赔低费”;两个基本方向是,相同总成本下提高赔付成本占比,相同赔付成本下提升赔付效率。
(三)财务管理模式特点:矩阵式
管理学对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定义是,由垂直领导系统与横向协作系统共同构成的矩阵形结构,突出特点是双领导模式,最早实践在瑞典ASEA公司。
保险企业财务结构普遍呈现矩阵式的特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统一法人分级授权的经营模式是根本前提;区域化、全国化和全球化的市场拓展是管理需求。矩阵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层级的分离,即高层运作、中层调配、低层使用;关键的考验是资源调集的适配能力。对此,各家险企围绕财权分配问题进行了探索,典型的有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全球结算中心模式以及统一财务模式等。但是,财务结构的科学与否,应该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动态评判其利弊,因此,财务模式要靠持续的变革适应发展周期、契合经营战略、顺应行业趋势,评价标准是能否提供有效的财务供给。
三、保险业财务管理的普遍问题:探讨财务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引用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破产案例:HIH保险公司是澳洲第二大非寿险公司,是一艘坐拥净资产9亿澳元,本土保单持有量超过200万份的国际保险航母,但在内忧外困之下于2001年5月一夜沉没。其直接原因是资不抵债,背后的问题是失控的财务授权和野蛮的费用战略,根源是财务治理结构的落后。据披露,在香港为抢占市场,下调市场费率50%,提高佣金50%;为修饰报表,仅支付给安达信审计费和咨询费就超过330万澳元。惨痛案例反映出的是保险业财务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对现阶段国内保险市场同样具有深刻而现实的警示作用。
目前国内保险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四大挑战:
一是战略定位:新常态新需求对传统财务价值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国内保险业更加深远的融入国际化和全球一体化经济体系中,开放、共享、理性、健康成为行业新常态,其对管理型财务和战略性财务的迫切需求是对传统财务模式的挑战。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一是传统财务管理的贬值趋势不可逆转,突出体现为传统三大会计报表的实用性贬值,过去式的报告内容、僵化的报告形式已经与辅助决策的前瞻性要求和横向的资源整合需求渐行渐远;二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2013年财政部定调会计转型升级的方向是管理会计,并将人才计划写入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因此,战略定位的重构是根本性挑战。
二是功能价值:对立统一的改革要求对财务智慧的挑战
自2015年起保险行业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措施是商业车险费率的渐进式市场化和全面、高效、严格的监管制度改革,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的科学逻辑,但在形式上体现为对立的制衡作用。面对缓步转型的市场、更加现实的客户和不守规则的对手,保险企业更多的在“分裂”的心态中探索: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惜以“犯规”为代价“运动式”抢占市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红牌罚下”的警告振聋发聩;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着肩负股东价值和企业生命,承载着守土有责和开疆辟土的职业担当。因此,对财务管理而言,更多的需要用财务智慧来坚守财务定力。
三是专业能力:智能化趋势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挑战
会计是一个世界性的专业,其专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处于以手工记账为特征的会计1.0阶段,21世纪前十年处于以构建信息系统为潮流的会计2.0阶段,当前即将进入智能化的会计3.0阶段。2017年10月,金蝶云发布了中国首款智能财务机器人,财务智能化更进一程。相反,保险业财务人员多陷于传统思维难以自拔,一方面以复杂式操作标榜其专业化,另一方面背景单一、思维僵化、转型乏力,致使复合型财务人员的匮乏和财务队伍的弱化甚至边缘化。因此,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成长方向的再认识是蜕变转型的首要课题。
四是运营效率:高效调配资源对流程化模式的挑战
保险业财务治理结构普遍走向了集中化或区域集中化,财务集中势必要求用流程化和标准化来弥补物理距离的延长,其必然的代价就是牺牲效率和协同力。另一方面,现代经营理念的真谛恰恰是持续的变化,用变化赢得竞争、用变化维系客户、用变化整合资源,变化的背后是对高效的资源调配能力的需求。因此,多元的资源需求和变化的功能需求是对集中背景下财务运营效率的挑战。
四、如何构建现代化的财务治理新体系:探讨实现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基于目前行业的发展情况,现代化财务治理模式的核心标准是高效的财务供给能力,主要特征是四个现代化,即会计核算现代化、财务文化现代化、运营模式现代化和人才队伍现代化。因此,构建现代化的财务治理新体系,就要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着力点。
(一)会计核算现代化:构建“逆专业化”的核算体系
实现会计核算现代化,基本方向是探索“逆专业化”的核算体系,关键是实现四个接轨,即接轨行业趋势、接轨公司战略、接轨监管要求、接轨服务对象。一是在科目设置方面,以保险业第二代偿付能力建设为导向,从“一维焦点”过渡到“三维焦点”,即在关注损益精细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的精细化;二是在核算工具方面,从信息化核算系统逐步过渡到智能化核算系统,即实现操作的自动化、数据的实时化和资源的共享融合;三是在报表结构方面,构建具备逻辑思维的报表体系,在报表调取快捷和便捷的基础上,强化报表数据背后问题及趋势的报告,实现报表的报表;四是在核算深度方面,建立具有行业特征的核算层级,强化核算的穿透力,深化核算的颗粒度,实现对每一个经营单位、客户单元和产品单元的精准核算。
(二)财务文化现代化:用阳光文化提升财务领导力
推动经营战略落地、强化资源整合需要提升财务领导力,领导力产生执行力,领导力来于公信力。财务的本职属性决定了其配置资源的职责,注定了其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边缘。因此,孕育阳光的财务文化是提升领导力的必由之路。一是建立透明、高效的运营体系,核心是资源配置标准的科学与理性,关键是考核与兑现机制的公正与高效,最终实现资源在阳光下流动;二是建立与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战略相契合的财权分配机制,本质是处理好集权、分权和授权的协同关系和制衡关系,加强财务文化的渗透;三是实现管理语言的统一,需要财务部门在沟通中做好翻译,在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思维、不同语言的各个环节中搭好桥梁。
(三)运营模式现代化:用内部市场化保障永续发展
科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通过自我调节实现持续、健康的永续发展,其实现形式是变革,最终价值表现为不断的适应能力。构建现代化运营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内部市场化,用市场化引领变革,用市场化激发活力,用市场化孕育动力。一是孕育市场化的公司文化,财务市场化要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全面市场化,建立起价值思维、价格思维、客户思维和产业链思维;二是构建符合市场化的财务机制,在明确功能定位、价值定位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探索扁平式财务结构,依托合理授权和系统建设,打造以客户为导向的高效流程;三是建立市场化的评价体系,引入利益相关者逻辑、客户逻辑和服务逻辑,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不断激励运营效率的提升。
(四)人才队伍现代化:铸造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
现代化的财务人才主要表现为四个先进,即理念先进、知识先进、工具先进和前景先进,本质是强劲的成长能力,因此,培育一支面向未来的财务队伍是是实现财务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将学习培育成财务人员的信仰与习惯,依靠学习启迪心智、依靠学习增加定力、依靠学习迎接挑战、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二是注重复合型财务人员的培养,用螺旋式上下循环的方式历练财务人员,在业务中学习财务,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提高财务人员的产业附加值;三是加强“财务道德”的培养,围绕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成长意识、执行意识和协作意识五个方面,塑造财务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支有“道德”的人才梯队。
五、结论
结论一:构建现代化的财务治理新体系,是行业必然、企业必然和专业必然,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结论二:对科学内涵的精准把握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变革是路径,适应是前提,有效供给是目标,实现财务的“朴素价值”是最终方向。
结论三:财务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精准把握文化、专业、机制、人才四个建设维度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一、新时代的行业发展背景:决定了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外在动力
新时代是保险业发展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国际背景。新时代对保险业的基本要求是协助打好三大攻坚战,因此,我国保险业从发展动能、发展环境、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即将开启新变化、呈现新趋势。
(一)行业背景:开放、共享、健康的保险业新秩序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加快保险行业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保险业将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国际化战略;十三届人大将银监、保监两大监管机构强力整合,并随即召开了高规格的治理培训座谈会,释放了“强监管”的政策信号;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军保险业,用数字化、智能化和共享文化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冲击传统保险市场。
新业态塑造新秩序,新格局孕育新模式。因此,从分化走向共识,从一元化的数字增长回归保险本源、聚焦服务价值,用科技创新引领商业转型是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对财务而言,需要用新的价值定位指引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型。
(二)市场背景:理性、专业、深层次的竞争新模式
自2015年起,历经两次商车费改,市场格局发生深度变化、客户选择更加理性、保险企业盈利压缩、新兴渠道优势尽显,在“阈值监管”的政策下,呈现“一半火焰一半海”的景象。《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的通知》开启了商车第三次费改,底层逻辑已经悄然转换,价格+费用的血拼模式即将回归理性与专业,品牌、理念、服务和渠道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对财务而言,需要在坚持成本习性的基础上推动整合资源,实现经营动能的新旧转换。
(三)区域背景:角力的新平台、崛起的新机遇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方案是推动北方地区以及华东各省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战略部署,是区域保险业蜕变、转型和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产业结构升级将为优化业务结构、发展新的增长极注入新动力;金融驱动将为打破传统业务渠道、发展新兴产业链带来新突破;交通提升计划将为开辟车险市场、服务基础建设带来新机遇;惠民产业发展将为发挥保险功能、发展民生险种营造新平台;政府“放管服”机制创新将为强化政企互动、释放政策红利创造新环境。对财务而言,如何在稍纵即逝的重大机遇期发挥积极作用是对惯性思维和固有心智的考验。
二、保险行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决定了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财务治理体系是与财产保险业态相适应的。财产保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抽象性、对象的广泛性、经营的分散性和市场的螺旋式进化四个方面。因此,财险业的财务管理相应具备鲜明的行业特征。
(一)会计核算特点:比一般行业表现为更多的特殊性
从成本与收入补偿的顺序看,收入补偿在前,成本支出在后,与一般行业呈现逆反的特点;从资金运动形态看,业务活动更多的表现为资金收付形式,与一般行业的资金与实物交叉流动的业务形式不同;从负债结构看,准备金是特殊的负债形式和主要的负债构成,与一般行业的多元负债结构不同;从利润表来源过程看,体现为原保业务和再保业务的反向平行核算,与一般行业同向分步加总的计算方式不同。
因此,保险业财务管理需要更全能的人才队伍、更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更精准的指标体系。
(二)成本结构特点:不同成本习性体现不同相关者诉求
保险行业成本由费用率和赔付率两部分构成,具备非常鲜明的成本习性,凸显的是行业相关者的核心诉求。赔付成本主要包括即期赔款和未决赔款准备金,体现的是客户的利益诉求,反映的是保险的“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价值;费用率主要包括公司的运营费用和市场的营销费用,体现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务的渠道获取效率,反映的是保险产业链的分配格局和行业的进取策略;利润率是经营结果的最终表现,体现的是股东诉求和管理者的担当,反映的是资本的社会边际价值和保险业的财富管理能力。成本结构的变化折射的是保险本源逻辑的理性回归,因此,财务成本管理具有两个核心任务,一是将沉没成本显性化,二是在保证利润率的前提下力求“高赔低费”;两个基本方向是,相同总成本下提高赔付成本占比,相同赔付成本下提升赔付效率。
(三)财务管理模式特点:矩阵式
管理学对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定义是,由垂直领导系统与横向协作系统共同构成的矩阵形结构,突出特点是双领导模式,最早实践在瑞典ASEA公司。
保险企业财务结构普遍呈现矩阵式的特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统一法人分级授权的经营模式是根本前提;区域化、全国化和全球化的市场拓展是管理需求。矩阵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层级的分离,即高层运作、中层调配、低层使用;关键的考验是资源调集的适配能力。对此,各家险企围绕财权分配问题进行了探索,典型的有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全球结算中心模式以及统一财务模式等。但是,财务结构的科学与否,应该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动态评判其利弊,因此,财务模式要靠持续的变革适应发展周期、契合经营战略、顺应行业趋势,评价标准是能否提供有效的财务供给。
三、保险业财务管理的普遍问题:探讨财务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目标
引用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破产案例:HIH保险公司是澳洲第二大非寿险公司,是一艘坐拥净资产9亿澳元,本土保单持有量超过200万份的国际保险航母,但在内忧外困之下于2001年5月一夜沉没。其直接原因是资不抵债,背后的问题是失控的财务授权和野蛮的费用战略,根源是财务治理结构的落后。据披露,在香港为抢占市场,下调市场费率50%,提高佣金50%;为修饰报表,仅支付给安达信审计费和咨询费就超过330万澳元。惨痛案例反映出的是保险业财务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对现阶段国内保险市场同样具有深刻而现实的警示作用。
目前国内保险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四大挑战:
一是战略定位:新常态新需求对传统财务价值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国内保险业更加深远的融入国际化和全球一体化经济体系中,开放、共享、理性、健康成为行业新常态,其对管理型财务和战略性财务的迫切需求是对传统财务模式的挑战。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一是传统财务管理的贬值趋势不可逆转,突出体现为传统三大会计报表的实用性贬值,过去式的报告内容、僵化的报告形式已经与辅助决策的前瞻性要求和横向的资源整合需求渐行渐远;二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2013年财政部定调会计转型升级的方向是管理会计,并将人才计划写入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因此,战略定位的重构是根本性挑战。
二是功能价值:对立统一的改革要求对财务智慧的挑战
自2015年起保险行业启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措施是商业车险费率的渐进式市场化和全面、高效、严格的监管制度改革,二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的科学逻辑,但在形式上体现为对立的制衡作用。面对缓步转型的市场、更加现实的客户和不守规则的对手,保险企业更多的在“分裂”的心态中探索: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惜以“犯规”为代价“运动式”抢占市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红牌罚下”的警告振聋发聩;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着肩负股东价值和企业生命,承载着守土有责和开疆辟土的职业担当。因此,对财务管理而言,更多的需要用财务智慧来坚守财务定力。
三是专业能力:智能化趋势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挑战
会计是一个世界性的专业,其专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处于以手工记账为特征的会计1.0阶段,21世纪前十年处于以构建信息系统为潮流的会计2.0阶段,当前即将进入智能化的会计3.0阶段。2017年10月,金蝶云发布了中国首款智能财务机器人,财务智能化更进一程。相反,保险业财务人员多陷于传统思维难以自拔,一方面以复杂式操作标榜其专业化,另一方面背景单一、思维僵化、转型乏力,致使复合型财务人员的匮乏和财务队伍的弱化甚至边缘化。因此,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成长方向的再认识是蜕变转型的首要课题。
四是运营效率:高效调配资源对流程化模式的挑战
保险业财务治理结构普遍走向了集中化或区域集中化,财务集中势必要求用流程化和标准化来弥补物理距离的延长,其必然的代价就是牺牲效率和协同力。另一方面,现代经营理念的真谛恰恰是持续的变化,用变化赢得竞争、用变化维系客户、用变化整合资源,变化的背后是对高效的资源调配能力的需求。因此,多元的资源需求和变化的功能需求是对集中背景下财务运营效率的挑战。
四、如何构建现代化的财务治理新体系:探讨实现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基于目前行业的发展情况,现代化财务治理模式的核心标准是高效的财务供给能力,主要特征是四个现代化,即会计核算现代化、财务文化现代化、运营模式现代化和人才队伍现代化。因此,构建现代化的财务治理新体系,就要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着力点。
(一)会计核算现代化:构建“逆专业化”的核算体系
实现会计核算现代化,基本方向是探索“逆专业化”的核算体系,关键是实现四个接轨,即接轨行业趋势、接轨公司战略、接轨监管要求、接轨服务对象。一是在科目设置方面,以保险业第二代偿付能力建设为导向,从“一维焦点”过渡到“三维焦点”,即在关注损益精细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的精细化;二是在核算工具方面,从信息化核算系统逐步过渡到智能化核算系统,即实现操作的自动化、数据的实时化和资源的共享融合;三是在报表结构方面,构建具备逻辑思维的报表体系,在报表调取快捷和便捷的基础上,强化报表数据背后问题及趋势的报告,实现报表的报表;四是在核算深度方面,建立具有行业特征的核算层级,强化核算的穿透力,深化核算的颗粒度,实现对每一个经营单位、客户单元和产品单元的精准核算。
(二)财务文化现代化:用阳光文化提升财务领导力
推动经营战略落地、强化资源整合需要提升财务领导力,领导力产生执行力,领导力来于公信力。财务的本职属性决定了其配置资源的职责,注定了其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边缘。因此,孕育阳光的财务文化是提升领导力的必由之路。一是建立透明、高效的运营体系,核心是资源配置标准的科学与理性,关键是考核与兑现机制的公正与高效,最终实现资源在阳光下流动;二是建立与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战略相契合的财权分配机制,本质是处理好集权、分权和授权的协同关系和制衡关系,加强财务文化的渗透;三是实现管理语言的统一,需要财务部门在沟通中做好翻译,在不同背景、不同专业、不同思维、不同语言的各个环节中搭好桥梁。
(三)运营模式现代化:用内部市场化保障永续发展
科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通过自我调节实现持续、健康的永续发展,其实现形式是变革,最终价值表现为不断的适应能力。构建现代化运营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内部市场化,用市场化引领变革,用市场化激发活力,用市场化孕育动力。一是孕育市场化的公司文化,财务市场化要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全面市场化,建立起价值思维、价格思维、客户思维和产业链思维;二是构建符合市场化的财务机制,在明确功能定位、价值定位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探索扁平式财务结构,依托合理授权和系统建设,打造以客户为导向的高效流程;三是建立市场化的评价体系,引入利益相关者逻辑、客户逻辑和服务逻辑,用科学的考核评价不断激励运营效率的提升。
(四)人才队伍现代化:铸造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
现代化的财务人才主要表现为四个先进,即理念先进、知识先进、工具先进和前景先进,本质是强劲的成长能力,因此,培育一支面向未来的财务队伍是是实现财务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一是将学习培育成财务人员的信仰与习惯,依靠学习启迪心智、依靠学习增加定力、依靠学习迎接挑战、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二是注重复合型财务人员的培养,用螺旋式上下循环的方式历练财务人员,在业务中学习财务,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提高财务人员的产业附加值;三是加强“财务道德”的培养,围绕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成长意识、执行意识和协作意识五个方面,塑造财务队伍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支有“道德”的人才梯队。
五、结论
结论一:构建现代化的财务治理新体系,是行业必然、企业必然和专业必然,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结论二:对科学内涵的精准把握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变革是路径,适应是前提,有效供给是目标,实现财务的“朴素价值”是最终方向。
结论三:财务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精准把握文化、专业、机制、人才四个建设维度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上一篇:新时代保险从业人员教育研究